重生 – 邂逅自然

类型展览
地点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北京)
日期2022年4月26 - 8月11日
艺术家伊山·贝哈达,范雅·布坎,夏洛特·沙博内尔,郭工,黄锐, 刘娃&鲍杨,法布里斯·蒙蒂罗,史国威,阿奈斯·唐德尔,维多利亚
策展人黎静
出品方Doors 门艺 文化艺术事务所

此次展览展出的中国和欧洲艺术家,无论他们的兴趣点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象征性关系,还是强调自然元素的本质,或者像一些年轻的艺术家那样,致力于环境斗争,他们展示的装置、照片、绘画和视频都在与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这个独特的空间对话。

Rebirth
伊山·贝哈达 ,《蔚蓝》,2014 © 伊山·贝哈达。图片由艺术家和巴黎卡迈勒 · 梅隆赫画廊提供。

复兴和环境意识是本次”重生”展览的主题。尤其是今天,那些促成人与自然相遇的元素——如水、云、石头、灰尘、火、植物等——是基于主题之上,本次展览的核心。

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位于北京市郊、作为一所由20多万块砖及自北京清代四合院回收的木梁所建造的别院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位于肉眼所及的北部自然生态和南部众多的城市摩天大楼之间,其目的是将其文化计划与环境承诺联系起来

机构合作伙伴: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文化中心、2022年中法文化之春、欧盟驻华代表团、欧盟文化中心合作组织中国群组

 ReBirth-exhibition-view

《重生 – 邂逅自然》展览现场,2022年。图片由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提供。

 ReBirth-exhibition-view 1

《重生 – 邂逅自然》展览现场,2022年。图片由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提供。

 ReBirth-exhibition-view 2

《重生 – 邂逅自然》展览现场,2022年。图片由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提供。

 ReBirth-exhibition-view 3

《重生 – 邂逅自然》展览现场,2022年。图片由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提供。

 ReBirth-exhibition-view 4

《重生 – 邂逅自然》展览现场,2022年。图片由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提供。

 ReBirth-exhibition-view 5

《重生 – 邂逅自然》展览现场,2022年。图片由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提供。

伊山·贝哈达(Hicham Berrada)
伊山·贝哈达,《空中蛇形运动》, 2008 © 伊山·贝哈达。 图片由艺术家和巴黎卡迈勒 · 梅隆赫画廊提供。

伊山·贝哈达,1986年出生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目前工作、生活于法国巴黎和鲁贝市。

伊山·贝哈达接收了来自艺术和科学两个学科训​​练的双重滋养,其作品结合直觉和知识、科学与诗歌。 从在摩洛哥的童年时代起,贝哈达就沉浸在父母的岩石和菌类的专业地图集中。从小到大,他一直对自然的创造着迷。 在他的作品中,他探索科学原理,力图真实模拟不同的自然过程和/或气候条件

“我试图控制我所调动的现象,就像画家控制他的颜料和画笔一样。我的画笔和颜料即是温度、磁力和光”。

贝哈达的作品曾在多场个展和群展中展出,其中重要展出机构有蓬皮杜中心(巴黎)、东京宫(巴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纽约)。 伊山·贝哈达于2020曾被提名马塞尔杜尚奖。 他目前由巴黎kamel mennour画廊代理。

艺术家的个人网站

范雅 · 布坎(Vanja Bucan)
范雅 · 布坎,《真理与欺骗的序列》之一,2015 – 2019。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范雅·布坎,1973年出生于斯洛文尼亚新戈里察,目前在柏林生活和工作。

作为环保活动家和积极人士,摄影是布坎实践自己环保信念,并将其转化为所有人都可触及的视觉呈现的方式。在作品中,她深刻质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大部分项目都围绕她对自然的看法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方式展开。

在职业生涯中,布坎获得了众多奖项,发表出版物,参与展览,她是当今国际上最知名的斯洛文尼亚艺术家之一。布坎获得的奖项包括Lens Culture年度评论家选择奖(2020 年)、丽水摄影节优秀摄影师奖(2019 年)、伦敦重生摄影奖(2016 年),以及百达奖提名(2019 年)。范雅 · 布坎由卢布尔雅那市Galerija Fotografija画廊代理。

艺术家的个人网站

夏洛特·沙博内尔(Charlotte Charbonnel)
夏洛特·沙博内尔,《大地之泪(序曲)》,2021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夏洛特·沙博内尔,生于1980年,目前在巴黎生活和工作。

“几年来,夏洛特·沙博内尔似乎想要编织无形的链接,将宇宙的基本材料结合在一起。她的工作源于具有多种投入的实证研究:聆听和捕捉材料或自然现象,探索物质的不同状态,对难以捉摸的物质进行细致观察……”

娜塔莉·德斯梅特 (Nathalie Desmet)

艺术家通过装置和雕塑触发材料形成自发的幻像。她探索我们所处的环境,并激发其自然力量,以使我们感受到这力量的涌动。她通过展览倾听世界,探索并传递场域的声学振动。夏洛特·沙博内尔的多学科实践与空间相关,并不断受到与不同领域和学科的专业知识、合作和调查的滋养。

夏洛特曾被华盛顿国家女性艺术博物馆列入2018年“值得关注的女性”名单,她的作品曾在各大机构展出。夏洛特·沙博内尔的作品被多个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并获得了众多创作资助。已经出版的作品包括多个展览画册及其个人作品集《A07-A17》,该作品集由les pressse du réel发行。她由巴黎Backslash画廊代理。

她是由门艺为ICICLE文化空间策划的展览 “ROCKS!石“中的艺术家之一。

艺术家个人网站

郭工
郭工,《木板——听风 No.1-10》 ,2015-2017。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郭工,1966 年出生于中国,目前在北京和上海生活,工作。 

郭工的作品质疑事物的本质,探索事物作为自然界元素的本来身份,以及它们作为人造之物的状态和转变。他尝试以视觉方式向我们展示物体的内在性,并揭示人与他所构建的宇宙之间的关系。物质、材料和时间是他充满诗意的装置的核心,这些装置同时遵循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现实逻辑。 

郭工的作品最近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NUOART(北京)、喜马拉雅美术馆(上海)展出。作品被M+博物馆、韩国亚细亚艺术中心、广东美术馆、北京NUOART、北京山海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黄锐
黄锐,《一条河 no.1/3》,布面油画,2021 – 2022。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黄锐,1952年出生于北京,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黄锐是中国最富有争议性及最受尊敬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曾发起了1979年的“星星美展”,此活动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运动的先声。在结束14年定居日本的生活之后黄锐回到北京,他发现了798并成为艺术区的主要策划人、发起人。798艺术区的发展象征了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功。

黄锐是一位难于将其作品简单分类的艺术家。他在几十年的创作中采用过多种形式,其大多数作品反映一种反叛精神,传达人类在政治控制与商业崇拜下的对立性思维。自1980年代以来,对《易经》的阅读是他最稳定的灵感来源之一,他从其中提取某种逻辑和再生的自发性,并设法赋予其视觉和造型形式。

黄锐在一些重要机构举办过多次个展和联展,如UCCA和OCAT美术馆(北京)、木星美术馆和何香凝美术馆(深圳)、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阿尔勒国际摄影节(阿尔勒),以及大阪当代艺术中心(大阪)。他的作品被M+美术馆、北京中国美术物馆和古根汉美术馆等著名机构收藏。

艺术家个人网站

刘娃&鲍杨 Liu Wa & Yang Bao 
刘娃&鲍杨,《午夜魑魅》,2021 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刘娃,1994年出生于北京,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纽约之间。

刘娃是一位多媒体艺术家,她通过装置、视频、绘画和现成品雕塑为媒介,探索边界、权力和主体间性的问题。刘娃的作品创造多重感官体验,以提高观众对人类以外世界的感官接受能力。在一个可以通过技术量化、预测和影响情绪和欲望的时代,她重新构想了人类的能动性。 

刘娃曾荣获国际艾美奖青年创意奖、保时捷年度中国青年艺术家奖、入选福布斯30 under 30亚洲区名单等荣誉。其作品曾在多个国际机构展出,包括北京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木木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上海的油罐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馆;广东美术馆以及贾维茨会展中心(纽约)等。 

艺术家个人网站

鲍杨,生活、工作于纽约。 

鲍杨的多媒体作品创造了一种体验式的“艺术综合”,质感精准,动感引人入胜。 受古典音乐和后人类极简主义的启发,他以感官为基础的“物理性音乐”将复杂的情感浓缩成诗意的寓言。 在电影和科技的进一步加持下,鲍杨直接、震撼人心的音乐将观众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进而进入到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任何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现实并生活在其中。 

鲍杨曾多次在重要场所演出,如费城金梅尔表演艺术中心、纽约林肯中心、波士顿乔丹音乐厅和北京故宫音乐厅。

艺术家个人网站

法布里斯·蒙蒂罗(Fabrice Monteiro)
法布里斯·蒙蒂罗,《无题#10》,《预言》系列,摄影,2014-2022。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法布里斯·蒙蒂罗,1972年出生于比利时那慕尔,在西非贝宁共和国长大。目前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生活和工作。

法布里斯·蒙蒂罗的摄影跨越多种门类,摄影报道、时尚摄影和肖像摄影常常混合在一起,恰如其分地揭示以艺术家为代表的一个“融合”的世界。

蒙蒂罗有着深厚的跨文化基因,他从不对分裂或偏见大惊小怪,而是通过对所讨论的主题保持双重视角,并以之不断增进他自身所特有的丰富性。从他的“预言”系列中所描绘的一个被垃圾所掩埋的世界的可怕景象,到重现被遗忘历史的高度风格化的肖像,蒙蒂罗专注于探讨社会、政治、宗教和身份等问题。

在学习工业工程之后,法布里斯·蒙蒂罗做了大约十年的模特,随后于2007年成为摄影师。他的作品主要被日内瓦民族博物馆、芝加哥当代摄影博物馆、塞内加尔圣路易斯摄影博物馆、马拉喀什阿尔马登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开普敦iziko博物馆、威廉姆斯学院艺术博物馆和西雅图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艺术家的个人网站

史国威
史国威,《山谷》, 2020年。图片由艺术家和魔金石画廊提供。

史国威,1977年出生于河南洛阳,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史国威以摄影为创作工具,但他有意识地淡化其独特的媒介属性。 多年来,他一直试图打破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界限。 史国威的拍摄对象大多是普通物品,并呈现着一种模糊的集体意识。 他通常会去除作品的颜色以得到单一的黑白底稿。然后,通过水色在这个黑白底子上的绘画来得到一个最终的图像。 通过这个过程,艺术家在质疑摄影的客观性的同时,也表达他对客观世界的不信任。 因为我们会把自己的情绪带入我们看到的东西上,唯一真实的颜色是那些带有这种种情绪的颜色,而那些颜色只能通过人为干预来实现。

史国威的作品曾参加多个群展和个展项目,如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oP,上海),华·美术馆(深圳),海沃德美术馆(伦敦),维也纳应用技术与当代艺术博物馆(维也纳),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重庆),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香港艺术中心(香港),Sundaram Tagore画廊(纽约)。他由北京魔金石空间画廊代理。

阿奈斯 · 唐德尔(Anaïs Tondeur)
阿奈斯 · 唐德尔,《假设 #1》,25.07.2020,00:15。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阿奈斯 · 唐德尔,生于1985年,目前在巴黎生活和工作。

阿奈斯的实践根植于生态思想,其跨学科实践致力于探索使用新的方式讲述世界,这种新的叙述展现人类与其他生物和地球循环的关系的变革。她的创作调查与虚构并存,并形成了某种形式上的注意力实验室,其作品以散步、装置、摄影的形式呈现,甚至是与炼金术相关的仪式

她的作品曾在重要国际机构展出,如蓬皮杜中心(巴黎)、快活歌剧院(巴黎)、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地方当代艺术基金、Grand Large地方当代艺术基金、蛇形画廊(伦敦)、Bozar美术宫(布鲁塞尔)、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Lieux Infinis)以及白南准艺术中心(首尔)。

艺术家个人网站

维多利亚(Wiktoria)
维多利亚,《痕迹研究——榆树》,2019-2020。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维多利亚,1991 年出生于波兰卢布林,目前在巴黎生活和工作。

此前,维多利亚的创作探索社会和历史规则中,个人与社群之间的关系,其作品形式包括摄影、视频和拼贴。当下,维多利亚的实践更多地转向了专注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采用雕塑和表演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表演性装置、物体、痕迹、暂时性雕刻的创作中,维多利亚不断丰富着她关于人对自然感知的研究

维多利亚毕业于华沙美术学院。她曾获得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会当代人才奖(2019 年)、艺术变革21 奖(2020 年)、阿尔勒发现奖(2018 年)和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新人奖(2015 年)。她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包括法国境内的米卢斯La Filature演出中心、马赛欧洲及地中海文明博物馆、阿尔勒摄影展;以及贝鲁特苏尔索克博物馆(黎巴嫩)、里加摄影博物馆(拉脱维亚)、厦门集美·阿尔勒摄影季和上海浦东美术馆(中国)。维多利亚的作品被公共组织和私人收藏,包括安托万·德·加尔伯特基金会、格勒诺布尔美术馆、阿尔勒摄影节(阿尔勒)、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会(瓦特维勒)和特雷耶基金会(巴黎);以及波兰现代艺术基金会(华沙)。她由位于波兰弗罗茨瓦夫市的克鲁帕画廊代理。

作为Madame Figaro – Rencontres d’Arles女性摄影师奖的获得者,她被邀请参加2018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当时由Bérénice Angremy和Victoria Jonathan指导。

艺术家个人网站

相关的DoorZine文章

设计师孙大为是受邀参加2018年首届中法时尚之约的7位设计师之一。借此机会,门艺对他进行了专访。

Newsletter

订阅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