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麦:“每张照片都是一幅地图,无论多么抽象或微小,都来自其周围世界的广阔空间。”

秋麦,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Michael Cherney (1969年出生在纽约,现生活于北京),中文名秋麦,自1991年以来一直居住在北京。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摄影师和书法家,其作品源于对中国美学传统的思考。他的摄影作品是第一批进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亚洲艺术部门收藏的,同时也是许多其他博物馆的馆藏之一,如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太平洋电影资料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盖蒂研究所,哈佛大学美术馆等。

秋麦是展览《东流不作西归水》的参展艺术家之一。

秋麦,《长江万里图,重庆府》,2010年。《长江万里图》系列,2010年-2017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DoorZine:作为一位自学成才的摄影师及书法家。你的摄影作品——常表现传统山水画的自然景观——既借鉴了你在中国近30年的对中国自然地理的探索,也受益于多年来你所沉浸的中国艺术史。你的《长江万里图》系列受启于宋朝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古典卷轴画作,该作品目前收藏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弗里尔美术馆(Freer)。《山海图》系列则呼应了汉代的神话地理专著(公元前202-220年)。为什么从传统古典作品中选择这两部作品?

秋麦:这两个庞大的题材,令我得以深度地探索工笔与写意之间、即眼之所见与心之所见之间、明确与模糊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除了纯粹的视觉方式之外,还有其它与传统连接的方式。张聪 (Cong Ellen Zhang) 在她的著作《行万里路:宋代的旅行与文化》*中描述道:

广泛游历全国各地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与国家文化历史遗产具体地相连接的方式。[去文化圣地朝拜,人们便会]向著名的景点和往昔的拜访者致敬……对这些地方[及前人记载]的尊崇加上旅行者自己的文化遗产便为后世创造了地理知识和文化记忆。对关于某地传说的精通则令人们更加享受并乐于参与文化记忆的书写”。

不论形式还是内容,艺术史是我所有作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主题而言,我试图运用中国山水的优势,凸显当下与历史的对应和对比。

 N-18.-44-06’22’-N-85-06’03’E-220-Michael-Cherney-2017

秋麦,《N° 18. 44°06’22’’N 85°06’03’E 220°》,2017年。《山海图》系列。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Michael-Cherney

秋麦,《N° 19. 44°05’30’’N 85°04’43’’E 125°》,2017年。《山海图》系列。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DoorZine:在《山海图》中,你给神话典籍中出现的地方拍下一张照片,这些地方很多从理论上来说是杜撰的场所。相反,在《长江万里图》,你前去寻找那些曾经存在过的地方,但有些地方却已不复存在或被人遗忘。你是如何选择并拍摄这些景观的?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魅力,就在于作品的目的仅仅是暗示现实世界可以提供的潜在可能;图像徘徊在显现与虚无之间。由于摄影必然在某个时间与地点被定格,那么摄影师如何克服自身媒介的局限去表达中国传统山水画之精粹呢?既然中国画特有的笔墨形式本就起源于自然,我们便可以再觅之于自然,尽管它往往隐匿于细微当中。

某些艺术项目的实施仅仅是因为特定地理环境的特质让人联想到古典绘画;还有一些是因为某个特定的主题成为古典艺术的重要主题;但最有力的作品必然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具体来说,关于《山海图》系列,我的灵感来自于作家丽贝卡·索尔尼特 **:

“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完整,以至于它不需要做更多的事,而是要打开一个缺口,让我们可以追溯其起源。 “拆解”是个比喻,而“回溯”则是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因此,创造的行为成为一种对旧事物的拆解和还原,而不是制造新事物”。

《山海图》是对《山海经》的摄影思考,《山海经》最早的古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山海经》汇集了真实和抽象的地理区域。涵盖了数以百计的山脉和溪流,但是其中只有少数可以真正对应到目前可识别的地点。它在这些真实的地方之间描绘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并描述了生活在那里的植物、动物、草药和神话生物。每张照片都是一幅地图,无论多么抽象或微小,都来自其周围世界的广阔空间。《山海图》 系列的照片装裱好之后,我把GPS坐标和方位角***写在作品的边缘或作品标题中。如果你站在地球上的这一点,朝这个方向看,你就会发现这个地方;但除此之外,没有进一步的分类。东晋时期著名学者郭璞 ****在《山海经》注释中写道:

世之览山海者,皆以其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莫不疑焉。尝试论之曰:庄生有云,人之所知,莫若其所不知,吾於《山海经》见之矣。夫以宇宙之寥廓,群生之纷纭,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浑淆,自相濆薄,游魂灵怪,触像而构流形於山川、丽状於木石者,恶可胜言乎。然则,总其所以乖鼓之於一响,成其所以变混之於一象。世之所谓异,未知其所以异,世之所谓不异,未知其所以不异,何者?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也。

将摄影作为一种工具来揭示这个世界的本质,来打破看似刻在石头上的固有方式,可以用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的短诗来描述:

“非石即光”

奥克塔维奥·帕斯*****

张聪, 《行万里路:宋代的旅行与文化》, 夏威夷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丽贝卡·索尔尼 (Rebecca Solnit) 生于1961年,美国作家、历史学家。她涉猎广泛,撰写过环境、政治、女权主义、地理和艺术相关的文章。

 ***方位角方位角是在球坐标系特别是地平坐标系中的一个角测量。将从观察者(原点)到目标点的向量垂直投影在参考平面上;在投影向量与在参考平面上一个参考向量之间的角叫做方位角。

**** 郭璞 (276-324年)是东晋时期文学家和语言学家。 被视为阴阳理论的方术大师和游仙诗体的鼻祖。 最著名的作品有集道家思想的《游仙诗》和《江赋》,以百科全书的角度整理和解释了地区的动、植物名称。 曾注释《山海经》、《尔雅》,古籍中常引郭璞的注释作为参证。

***** 节选自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1998年)所著《原石》。

谷歌地图上看到的瞿塘峡入水口,2010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DoorZine:你是否认为你的摄影实践可以类比作摄影术产生之前的古典传统绘画?你的作品和传统山水画及水墨画之间有什么特别的联系吗?

师法自然和临摹古作都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学习的核心要素,摄影当然也是“临摹”的一种。但老练的观察力也是需要的。在开始探索、拍照之前,我会花时间吸收、学习古典画作。在四处旅行的时候,有时会涌现那么一个时刻:一个视觉触发点会瞬间冒出来,引导我按下快门,而这个触发点有时候是潜意识的。游历过后,回到工作室,要做的就是在画面内寻找到它的“气” 。许多年来,摄影师用蒙太奇的手法来营造传统绘画的审美意境,但我的意愿是让摄影成为与自然——这个可触可感的世界——衔接的渠道。改变图像则会破坏这个初衷,因此我对这种方法敬而远之。

“只有大自然可以夸大自己。”

亨利·戴维·梭罗

而裁切、遮幅、放大、和折叠则是可以使用的工具。我希望让摄影充满万物兴衰的感觉***。摄影在带领观者穿越一幅作品的深处时,也同 时提供了一种回归,因为观者随时会意识到所见之物确实是在物质世界中存在过的片刻的光;由此,摄影提供给观者一种与物质世界及其本质相连接的感觉。

DoorZine:你的照片以传统中国绘画技术为起点,同时你也使用了例如Google Earth和GPS等现代最新的技术手段。 你能告诉我们你是如何在传统与现代技法之间的把握和运用吗?

关于《长江万里图》系列,为了结合当下与过去,我参考了许多有关长江的古典画作,特别是华盛顿特区弗利尔美术馆的一幅16米多长的手卷。这幅手卷出自一位宋代佚名艺术家之手。它包括了大约240个市镇、地貌、寺庙等的标记,而这些都可以与其它历史资料相比对。

以这些古代地名作为起点,我利用谷歌地球和在线地图确定拍摄地的GPS坐标,以便找到最理想的拍摄角度(而不是只从江面上拍摄)。即使事先有所准备,前往实地还是颇为艰辛,但结果非常值得,到达了意想不到的地方。因此,尽管行前准备费时费力,但这些准备让任何一个人,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可以在行前从地理上了解某个地点,这在以前是无法做到的。

* 程抱一(生于1929年),著名法籍华裔作家、诗人,曾用“呼吸”一词来解释“气”:中国的宇宙学是基于物质和精神的呼吸思想。从这种“气”的思想出发,第一批思想家提出了对生命万物的统一和有机的构想,在万物中,万物相互连接并保持着。原始的呼吸确保原始的团结继续使所有众生动起来,并将它们连接在一个巨大的相互交织的世代网络中,即“道”。(《对美的五种冥想》,2006年,第74-75页)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2012年,法亚德出版社。 在1849年出版的这次旅行中,作家和哲学家梭罗(1817-1862年)讲述了他与兄弟约翰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畔上乘独木舟的旅程。 此书写于他在瓦尔登湖精神修养的时期,后催生《瓦尔登湖》作品的诞生(1854年)。

 ***参考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Michael Cherney, “N° 20, 42° 45’30’’ N 85° 25’ 24’’ E 225°” From the series “Map of Mountains and Seas”, washi mitsumata paper, 138 x 56,5 cm, 2017.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艺术家访谈由零零&黎静整理

秋麦专访完整版收录于展览画册(双语-中法文)中。画册于2020年7月15日开始发售。可在合作发行出版社Bandini Books网站上进行购买!

访问秋麦个人网站了解更多讯息:qiumai.net

以及其它社交媒体:Instagram, Facebook, Twitter

点击了解更多展览《东流不作西归水》讯息。

相关的DoorZine文章
塔可的作品与诗歌的精炼的语言相对应,他的图像似乎保持着一种令人惊讶的玄妙。《诗山河考》系列于2014年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购得收藏并展出。
相关项目

Newsletter

订阅本站